2007年6月19日 星期二

遠距學習----最終版

遠距學習-------最終版

一、 遠距?--妳在那邊,我們在這邊(網路科技的力量)
網路科技的拉近我們的距離,利用網路視訊的功能讓身處於各地的同學連結在一起,美國----台灣(台北、關山、成功、大武、台東市),那邊與這邊因而可以互動,面對面討論(網路學園的視訊功能Breeze) , 聊天(Chat功能),分享資料,Google Group群組討論板讓所有同學可以提出議題、互相討論。 還記得我們在線上以手繪的蛋糕慶祝Grace老師的生日,這是傳統教學所無法做到的,在師生的襟持下,咫尺如天涯,反而是在線上較能卸下心防,得到更多的師生互動。 在課程快結束的當下仍有同學問Grace結婚了嗎?身高?這就是遠距的神秘感吧!

二、 e-learning的未來----------(文章閱讀)
未來教育的方法是否因科技的進步產生重大的變革, 答案是肯定會,但卻非立即的,從教育的觀點來看,目前的數位學習的趨勢只是將教學的呈現方法作一些改變,讓學生可享有方便性與快速性,最重要的是重複性。網路帶給教育的便與不便, 網路科技的進步,從聲音、文字、進展到圖片、影像以及即時的視訊會議帶來很大的訊息傳遞便利,節省了很多交通往來時間,隨著愈來愈多的教學者利用網路進行教學與教育訓練,對於傳統的面對面教學也有些衝擊,課程中有學者、專家對於未來數位學習的預測,美國已經推展的k12數位學習系統成果,以及混成式學習的應用 情況。
1、education 2007
數位學習雜誌請與數位學習有關的19位專家對2007年數位學習發展作預測,我們挑選其中五位作報導,Elliott Masie, Curt Bonk、Stephen Downes、Jay Cross、Richard Larson等五位專家,從(LMS/LCMS) Experiment with Web 3.0、blending learning 、數位儲存設備以及網路系統皆有明確的指引。

2、K12 online education
K12線上教育系統在美國的發展情形,根據文章資料的引述,線上學習(包含full online and blended learning)能持續推動,將在參予的人數上會有極大的進展,而Blended learning 未來計劃要參予的比例超過 Full online的比例,在國內的發展也應是朝向此一方向進行,國內大學目前所採用的方式多半是Blended learning方式,在評鑑上較昜處理,在國民教育階段,小學生利用網路來進行學習並不普遍,家長與教師多不認為此一階段的小孩有很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而可能造成網路沈迷與學習成效不佳的情形。

雅琇同學:k12 online learning
在國內的小學教育
應該在非正規課程外的學習可以多加使用,如音樂、美術、體育等提高推廣成效。


3、chapter 1 of blending Learning

雅琇:在未來的發展方向,如何讓F2F與混成式學習結合後達到最好的成效是最重要的考量。文中提及許多在不同環境下使用混成式學習成功的經驗,這是要讓混成式學習的設計者依據本身條件的差異參考後做調整,而重點是混成式學習的設計者必須以教學法為立足點,去尋求有效的結合,減少環境裡的不良因素,才能補足各自不足之處。

博忠認為雅琇的論點很正確,不論是何種教學的方式都必須在考量學習者的條件與環境去做最合適的教學設計,沒有一定要採取混成的模式,就如同當初推動數學建構式教學法,為建構而建構,而未考量合適與否,這是最不恰當。

混成學習的未來
1、未來方向了解其優勢與弱點,針對不同的問題與情形來實施。
2、儘可能選擇有利於學習者的學習方式來進行混成學習。

三、 教育的未來 教育的世界觀-----開放的胸襟、宏偉的視野
1、中文開放式課程計劃(oops)
MIT開放式課程計劃打破著作權的藩蘺,讓知識的傳遞更廣與更遠,個人覺得在資訊取得相對容易的時代,學習者透過網路資源來擷取對自己有用的教材資源是必備的技能,OOPS對於求知若渴的人是項多元資訊的來源,更可比較各地對於同一個課程的異同。由朱學恒帶領的奇幻基金會,在無政府支援下能進行開放式課程的中文化,其精神令人感佩,之前就聽過開放式課程計劃,也曾流覽過,終因太專業而未詳細去了解課程與內容。身為教育的一員很認同課程的開放與共享,因為真理是越辯越明,教學相長,國內的高等教育若能與開放式課程相結合將是學生的大利多。
對於OOPS個人的觀點如下:一、對於學習者而言,知識的來源越多元,學習的內容更豐富更深入更精確。二、對於教學者而言,可避免窄化自己思考的空間,強化教學的品質。提升高等教育的質與量。三、整體而言,教學者可將OOPS當做參考資料,令學生自行學習吸收。

2、教育的未來Did you know
生長在20世紀就是個充滿驚奇的時代,記得我的老師也是同樣方法教了二十年,教出了我這個不太成材的學生,但至少現在我是教學科技碩士班的學生,算是半個高科技人才。
  再者,雖然資訊流是那麼多,真正對自己有用的是那些,到那裏去取得,資訊的正確性等等是我們應該探討的,"資訊素養"能力的養成,"自我學習態度"培養,"終身學習觀念"的深化是我認為當前教師應教導給學生面對未來情勢的重要因子。


耀德:
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而我認為創新是這個世界成長的動力,「No innovation,No
valuation」,而創新我認為就是解決問題同時創造驚喜,每種科技的產生都是來自於創新,而科技的進步又帶動人類創新的動力。


智元:
教師的角色,在我本身的觀點,是利用本身的專業能力提供或評估課程相關有效資料或資源,而不因資訊開發的過度氾濫而盲無所從。

雅琇:
"思考"是造成學生學習成效上的最大差異,這樣子的差異才能創造出不一樣的路。教師與學生或是每一個人,其學習方式都必須改變,從餵養的依存關係轉變成教導自我覓食的方式。

佩貞:
我們培養孩子做一個「知識人」,讓孩子像不會飽和的海綿一樣,我們必須教育學習者具備終身學習能力、自我省思能力與自我調整學習能力
。讓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而扮演「自我調整學習」的角色。


偉堯:
認知趨向不斷保留在當時的空間、時間下的想法。認知被一層一層的包覆起來,知識愈來愈龐大;而不同於以往由外而內追求核心價值的方向。

義斌:
知識是堆疊出來的,絕對不是偶然迸生。科技也只是不斷進步或創新,但絕不可能與過去截然兩斷。
3、百元美金電腦(OLPC)
先不論其產品價值或其優劣,站在教育的立埸,個人很贊同這種做法,雖然仍有許多仍待克服的障礙(產品、供需、維修、甚至是執行政府單位的問題等),畢竟先天環境上造成這些學童在學習上的阻礙,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失敗與成功的機會都有,但這個種子播下去了總有成功的地方。網路世界的入侵落後國家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國內網路的發達造成新的科技犯罪"網路犯罪",網路色情、網路的不當交易會不會使得這些國家的兒童思想沈淪,,在購買百元電腦的國家應該培訓專業的資訊教師以及教導良好的資訊倫理道德觀念。
4、世界是平的
在全球的許多角落,如中國、印度、非洲的鄉下,依然是貧窮、文盲、傳染病、甚至民不聊生的內戰,導致生活水平低落、基礎建設不佳及人民健康太差,對他們來說,世界不是「平」的,而是「貧」與「崎嶇不平」,隨著全球化的快速步伐,未來還可能愈來愈不公平。 「全球化之路」,但它並非一條大道坦途。而是條別無選擇的道路,充滿著誘惑,挑戰;它提供新的機遇,也充滿風險,如何面對挑戰,如何迎接和把握新的機遇,是每一個人都必須思考的現實問題。

義斌:這也讓我想到兩個問題:
1.世界原本就是"斜"的,天平的兩端是不均的;
2.那~~還要不要用百元電腦去縮短數位落差呢?(自私的想法)
他認為世界本就不平,我也認為如此,如同人生而有些不平等,但就已經具有優良條件的地區而言,它是平的,一方面是因全球化個人如有自我學習力,創意夠好,是有很好的發展機會的,另一方面是已開發國家將部份技術與生產移至第三國家,也製造了機會。如同一位中國官員如此形容中美關係的變化「ㄧ開始我們怕狼,後來我們與狼共舞,現在我們想自己變狼。」
─摘錄自《世界是平的》

偉堯:
這個新模式的啟動下,新科技、概念的發展如同阿姆斯壯踏上月球一般令人興奮,但卻也是隱藏危機,令人憂心匆匆。現在應該思考的是,科技走在尖端,如何發展新的訓練、教育、制度跟上,讓模式得以依循,朝著正面的方向前進才是。最後,我欣賞Thomas
Friedman在演講中所說:「我們應該輸出希望,而不是恐懼」。

我想作者以此書說世界抹平的遠因近因,及企業實際運作的故事,深入的分析,很多觀點雖是以美國企業的角度出發,但是其對其國家、企業、個人進言,對台灣而言也是非常貼切實用的,值得我們去體會去深思,個人都要永遠真正誠實的面對自己,檢視自己的弱點與錯誤,不斷的修正調整自己才能立足於這被抹平的世界。

耀德:
影片中也提到工作機會的外移,現在的企業開始思考起,怎樣的一個工作可以使得付出的支出減到最少而收穫最大;工作的外移就這樣產生。大家的立足點都變得一致,不會再受到時間和距離的阻撓,也就是說,原來也可以在家工作,就像是現在的SOHO族一樣。
跳脫出全球化的思維來看這本書,有些觀點並沒有讓我覺得很贊同。他所說的角度有點模糊掉階級意識,實際上,這些如美國等強國仍是透過全球化在剝削這些新興國家或發展中國家。
這一點我要為作者辯駁一下,其實作者也提到應該加強對弱勢者的關懷,表示他也注意到這個問題,部份美國企業的大老闆在他退休時也將其畢生所得的部份捐給慈善機構啊?

Grace老師
這兩個禮拜作業『百元電腦』和『世界是平的』報告、討論都很精采。有趣的是,大部份同學們有興趣的議題,和我的很不一樣。真的讓我體驗到教學相長,更讓我從同學身上學到了許多。綜合兩個影片,我的
overall reflection 就是一句話:the power of “one”!
同樣的,『世界是平的』也是一個願景。如果從
web2.0 的角度來看,也許有些同學 miss
了一個很重要的中心思想── the power of individuals,也是Friedman 稱之為 globalization 3.0。


佩貞
這場演講讓佩貞去圖書館借了一本中文的"世界是平的"來看,也讓我思考我的核心價值為何?如何培養想像力?要改變自己,順應未來,讓自己也水平化,將自己置於全球化的浪潮中,以全球化的角度
去思考,偶爾也變成企業的臨時工。


四、e-learning實際運作經驗談(教師 vs. 學生)
1、遠距教育師資培訓工作經驗談(Dr. Liu)
數位化教學是未來的趨勢,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已經轉換,學生必須主動學習,勇於學習與發問,教師則從教導的轉為回答與協助的地位。
"一"的力量有多大,身為教學科技的專業人員有一些感慨,學校教務單位尚未意識到e-learning的趨勢,所以我們學校在數位化教學方面仍停留在教師個人單獨執行的層面,沒有小組來進行e-learning的規劃,改變從自己開始吧!
雅琇:
美國與台灣再線上教學的發展上仍有一段很大的差距,光在線上教學的支援團隊上的差異就足以說明為什麼台灣發展的速度會比較慢,因為大多數的老師一但決定要將課程轉成線上,幾乎就是要從頭到尾自己設計。


2、國際學生修非傳統課程經驗談(與Ms. Jennie chung 對話)
Jennie 談到花很時間在閱讀上,這是必然的結果,因為不是單向的教師教導;學生學習,而是學生自己從大量的閱讀中獲得知識,有疑問再詢問老師,是學生主動發掘問題,主動學習。時間管理尤其重要,這次課程中有幾次非同步教學,同學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閱讀大量資料,並提出議題和同學討論,如果沒有將時間掌控好而沒有閱讀及參與討論,就會夫去學習的機會點。

偉堯:
Jennie提到「學習到的不只是課程的內容,更是如何在一個相對模糊的環境下,自己摸索出頭緒和方向。」我覺得這是我想學習的地方,從依賴、被動的態度如何轉而積極、主動迎擊。so,
得想想如何取得千萬燭光的手電筒,使其指引並穿透這些模糊的地帶,找到方向。



五、遠距學習的感想 同步與非同步的使用時機學習

對於遠距教學這個名詞我並不陌生,因為原本論文想研究此方向的議題。根據國內博碩士文獻探討顯示,多數的遠距教學都是屬於非同步遠距教學型式,而多用於補救教學部份,讓學生利用下課時間進行自我學習。
  在這個學期同步遠距教學與第一次非同步遠距教學的經驗,個人覺得非同步遠距教學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在資料搜集與閱讀上,再配合google group的討論,可以加強自己在相關議題的認知及確認自己的想法是否和同學的差異很大。非同步遠距教學的資料可以利用課餘的時間來閱讀,在職的同學就可公有較多的收穫,而討論的資料可隨時再回頭再參閱,相當不錯。


佩貞對同步課程的感覺是
《1》優點:同步課程可以獲得老師立即給予的反應及回饋。同步課程可以讓學習者觀察到彼此之間的肢體動作,進而瞭解其情緒及思維。
《2》缺點:對慢熟或反應比較慢的人來說,同步課程就可能有點吃力。
非同步課程
《1》優點:會有比同步課程較詳盡的上課資料及討論。
《2》缺點:立即(即時)性的問題,及學習者學習時遇到問題無法立即得到回應。




六、自我學習與時間管理在遠距學習的重要性

時間管理處理任何事情的重要指標,微軟Office的套裝軟體Projector 就是一套專案管理的程式 ,以時間點管控工作完成程度,並發出預警訊息,告知專案人員重要的未完成事項。遠距課程雖不若專案繁雜,但只要未在時間內完成一定學習內容,就會跟不上其它同學的進度,在議題討論時就會不知所云無法深入和同學作分析,只能做個旁觀者的角色,該階段的學習成效就會大打折扣。
  在線上學習的資料是繁多且豐富,如何將雜亂的資料內化為有用的資訊,這個能力就是自我學習能力,最新的”資訊素養”的能力就將資訊搜尋與學習能力列為其中一項。在遠距課程中會引用很多的文章與網路資料,並透過網路連結獲得更多的雜散資料,如何把這些資料吸收、內化再書寫、講述以及和它人討論的能力就是自我學習能力。

佩貞:時間管理部份,是需要學習與調整的,自主性的部份就像我們一直在講的"教育學習者具備終身學習能力、自我省思能力與自我調整學習(self-regulated)能力
"。學習者設定目標,再依目標來做自我監控看看自己是否完成目標, 過程中並加以自我調整,最後,再評量自己的學習成效。


結論:



"一"的力量有多大,幻想一下吧
假如聯合國研究教育的單位已經深刻的瞭解到"2007 e-learning prediction", 如果"一"部超便宜又實用的百元電腦誕生了我們可以因OLPC成功推展"百元電腦"到貧窮國家,教師均受過"遠距教育培訓",學生都能體會出"Jennie chung 非習傳統課程經驗",基礎國民教育從"k12 online education"為起點,進而讓他們發掘"網路的世界是平的",經由"Blending learing System"再加上"開放式課程計劃oops", 就可利用教育的力量提振國家整體競爭力,這樣"教育的未來"就有無窮的希望了吼。

這是不是"南柯一夢"的2007現代版呢?還是未來進行式?
讓身為教學科技專家的我們拭目以待吧。
建議:
(1)儘可能利用台東大學網路平台(網路學園)做為溝通的媒介,如視訊授課討論、作業列表、成績列表、議題討論等免去Google group, 維持wiki及blog的功能以便呈現小組合作與學習成果。
(2)將同步與非同步教學時數做適量的分配,應再多增加非同步學習課程。(雖然學生花費更多,但可獲得更多學習經驗)
(3)分組作業應更明確說明做法,呈現方式概述,如何進行小組合作說明。
(4)議題分享與討論應可以再有明確的位置,這次議題存放在Google group、wiki、blog、太多位置容易混洧。

1 則留言:

SBTVD 提到...

Hello. This post is likeable, and your blog is very interesting, congratulations :-). I will add in my blogroll =). If possible gives a last there on my blog, it is about the SBTVD, I hope you enjoy. The address is http://sbtvd.blogspot.com. A hug.http://sbtvd.blogspot.com/